学院动态
网站搜索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张柏兴老师给同学们吃了一块压缩饼干——财税分院新闻宣传培训讲座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1  时间:2014-04-09 10:29  点击: 次  字体:

新闻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出既有用又好玩的新闻?作为一名新闻人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一直以来,对财税分院新闻宣传中心的同学来说,这些问题都似懂非懂,无法准确抓住实质。

为了让新宣的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做好新闻工作,财税分院有幸请到了浙江财经大学本部的资深新闻人张柏兴老师给新宣的同学们作培训。下午1:45,培训会议在6J会议室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分院党总支书记叶颖蕊老师,人文艺术分院吴欢超老师和朱计老师。

财经新闻写作其实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包括新闻学概论、写作学、采访学等多门学科,但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张老师就把这些内容压缩起来在一个多小时内讲完。“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把最新鲜的、重要的消息用最精炼的语句表达出来。”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让张柏兴老师对新闻的定义有了自己最深刻的认识,张老师笑称,“这是我独一无二的见解,世界绝无仅有。”相比于传统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张老师的观点更通俗易懂。

当提及新闻写作基本要求时,张老师着重强调了三点:一、讲求真实性。由于历史遗留、局势政策、个人情感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新闻的真实性常常脆弱得不堪一击。“新闻不能有半点虚构,也绝不能被他人的思想左右,更不能被假象蒙蔽双眼。”在形式主义泛滥的今天,张老师的话可谓一针见血。二、注意时间性。从事件发生到新闻报道,这期间的时间越短,新闻的价值也就越高。“要用打电报的速度发表新闻。”三、提升思想性。新闻最主要的目的是针砭时弊,但作为传播媒介,新闻的思想必须健康向上。

张老师指出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采访的成功与否。采访中要注意引导话题的方向,同时又要学会随机应变,碰到好的方面立即深入。在写稿子的时候,标题要吸人眼球,导语要简洁精练,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多引用人物有个性的原话,切忌官方化,多用一些动词来替代形容词以显得更加真实。为细节补充,吴欢超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你们来说,目前最困难的不是抓不住事件的本质和思想,而是如何才能把校园宣传稿转化为社会新闻稿。”吴老师建议新宣的干事们着力提升对新闻的敏感度,努力吧“硬新闻”转化成为“软新闻”,从而报道出有价值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