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心
网站搜索
财税学院2024级百村(企)调查实施方案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4-22 14:56  点击: 次  字体:

社会调查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乡村和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和企业进行调查,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乡情国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学以致用、学以报国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家国情怀。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百村调查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社会调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财税学院的品牌特色项目,以村庄与社区为调查对象开展社会调查,旨在通过社会调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取统一安排和自主安排相结合的形式,由每位指导教师带学生分小组进行。鼓励指导教师与村庄(社区)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便深度挖掘特色,确保调查工作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一)统一安排:由学院统一规划分配至海宁市及周边市县的村庄(社区)或企业进行调查。请需要统一安排的指导教师,于4月25日前将待分配小组数量报至教学办公室,详见附件1《2025年百村(企)调查统一安排意愿调查表》以便后续调配。

(二)自主安排:根据师生实际需求自主安排调查。自主安排的数量不设上限。

注:每位指导教师需带队1组学生开展企业调查。

三、调查主题

以下百村(企)调查主题为接受统一安排的调查主题,自主安排的调查主题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

(一)百村调查

根据各系讨论的结果,主要围绕以下共性调查主题开展:

1.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情况调查;

2.农文旅深度融合情况调查;

3.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实行项目制管理模式,基于三大调查主题,构建三个项目组。各位指导教师可申请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学院为项目组负责人提供一定的调研经费支持,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若调查地无上述主题内容,可开展党建或特色产业调查)。请有意愿申请项目组负责人的教师于4月30日前将计划调查的主题报至教学办公室。

(二)百企调查

结合专业方向和企业情况,各指导教师选择1~2个调查主题开展调查。

1.企业经营状况(如转型升级、创新能力、人才需求等);

2.企业党建状况(如党建建设);

3.企业劳动关系(如工会建设、欠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企业家创业故事;

5.新质生产力(如企业高质量发展、突破性创新、要素市场培育、劳动力升级、经济体制改革、供应链优化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字经济创新等)。

四、调查开展

(一)调查时间

统一安排的调查,调查时间为5月-7月短学期结束,具体时间由各调查小组与被调查地依据实际情况商讨确定;自主安排的调查,调查时间为5月-下学期期初,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

(二)调查小组成员

统一安排的调查小组由1名专业教师和3-4名大一学生构成,鼓励各位导师选取部分高年级学生作为小导师参与调查。小导师一般为该组专业导师所带高年级学生,平时比较认真负责,具有一定的调查与科研基础,建议将小导师参与本次活动与其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科研项目、专业实践2或毕业论文等结合起来。自主安排的调查小组的人数建议不超过3人。(考虑到部分导师所带学生人数较少,可在村庄(社区)与企业调查中选择1种,将提前与导师确认)。

(三)联络信息

统一安排的村庄(社区)或企业联络信息由学院获取后,将对接联络人信息提供给各调查小组,各调查小组由指导教师负责与联络人联系并确认好调查方式。

自主安排的村庄(社区)或企业联络信息由指导教师自行获取,并负责与联络人联系确认好调查方式。

(四)调查实施

百村(企)调查需安排调查小组开展实地调查,调查前指导教师需对学生加强培训,调查过程注重质量管理,加强师生的联络沟通。

建议调查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各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统筹,设计调查提纲及调查问卷,对调查整体进度与质量进行把关。

2.各小组指导教师

与村庄(社区)或企业建立联系,准备调查事宜,做好调查培训、指导及跟踪管理,并写入调查指导记录(含现场巡查、总结会等照片),建议开展如下三个阶段的指导:

第一,调查前。

(1)向学生详细说明百村(企)调查的意义,并解读本方案;

(2) 科学设立小组并明确分工,提前摸清所带学生申请项目或竞赛的意向;

(3)对学生进行动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调查方法、访谈技巧、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同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鼓励他们在调查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调查培训建议包括:①指导学生结合选题提前了解村庄(社区)或企业的基本情况;②指导学生细化调查提纲的撰写,尤其是预设不同情境下需要继续追问的问题,建议指导教师安排组内提前预演,以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③指导老师开展调查访谈示范,如带领所指导的学生开展现场访谈示范。

第二,调查中。调查期间建议指导老师开展巡查,以便有效了解学生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第三,调查后。

(1)各小组调查结束后,指导教师给所指导的学生开调查后总结会,检验学生的调查成效,若有需要,可安排二次调查;

(2)及时开展数据分析指导和调查报告撰写指导;

(3)引导学生对调查报告进行孵化,为项目或竞赛申请做准备。

3.各小组学生

第一,前期准备。了解所调研村庄(社区)或企业的基本情况,列好调研提纲,学习调查技能。

第二,实地调查。参观村庄(社区)或企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填写相关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

第三,整理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调查结果。

第四,调查报告撰写。根据调查结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积极申报项目或竞赛。

注意:调查期间需做好相关资料收集与保留工作,各小组调查结束后需递交一份完整的访谈记录。

五、调查成果及转化

(一)学生

每组完成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报告(完整的访谈记录作为附件附在调查报告后),最迟于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前在实践教学系统中提交调查报告。今年新增优秀报告成果孵化环节,建议各位指导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申报意愿,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具体的孵化流程详见附件2《财税学院大学生项目(竞赛)竞赛孵化方案》和附件3《关于学生项目(竞赛)预计申报时间的通知》。

(二)教师

在调查工作结束后,各项目组凝练出2-3篇相关主题的政策建议或典型案例。

财税学院

2025年4月21日